3月2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次日,央行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MLF政策利率属性淡出
此次调整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改革进入新阶段。2024年6月19日,央行行长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表示近年来央行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项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回顾改革历程,MLF 操作机制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2024年7月起将招标方式由数量招标改为利率招标;2024年8月起操作时间从每月15日调整至25日,避免干扰LPR报价;此次进一步引入多重价位中标机制,形成差异化利率区间。值得注意的是,3月25日操作后,央行未公布统一中标利率,这在MLF历史上尚属首次。
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不断扩容,且投放期限日益丰富,目前央行已构建起多层次流动性管理工具矩阵。既有隔夜临时正、逆回购(视情况开展)、每个工作日进行的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特殊时间点投放的14天期逆回购、1年期以下的买断式逆回购、每月25日进行的1年期MLF操作,也有降准、二级市场国债买入(目前暂停)。
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成为货币政策主要利率。调整之后,MLF作为一种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与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自此,MLF的政策利率属性完全淡出。
央行护航跨季流动性
量的方面,3月MLF续作4500亿元,因3月有3870亿元MLF到期,当月MLF净投放630亿元,终结了连续7个月净回笼态势。叠加上周逆回购操作转为净投放,货币政策呵护资金面的力度加大。
此次操作机制调整带来显著结构性变化:多重价位中标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成本差异化报价,当前 AAA 级 1 年期同业存单利率(1.93%)已低于 2024 年 2 月 MLF 利率(2.0%),为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创造条件。同时,固定数量操作模式下,央行可更精准调控流动性总量。
价的方面,MLF改为多重价位中标,可以更好地体现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差异化的资金需求。目前AAA级1年期同业存单报价1.93%,低于2月2.0%的MLF中标利率,若机构参考市场化的融资成本投标MLF,则有助于降低银行融资成本。
债市调整基本结束
3月中旬以来,债市情绪边际回暖,国债收益率结束持续上行局面,转为横盘震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围绕1.8%一线波动。
当前债市多空交织。利多因素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操作对资金面的呵护力度加大,一季度末资金收紧的概率较低。利空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继续暂停加息;二是国内经济持续修复。高频数据显示,随着天气的转暖,水泥需求延续增长趋势,全国各地磨机开工率普遍提升,国内钢材终端需求继续恢复,沥青出货量反弹。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短期内降息预期进一步降温。
结合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考虑,短期资金面维持紧平衡态势,难以大幅转松或转紧。在债市调整已经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后续预计横盘整理。(作者单位:光大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