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5944字,阅读时间约14分钟
观点概述:
1、PX今年自身的检修损失不算高,核心是供应弹性低,而PTA、聚酯的投产放量仍在继续,计算PX-PTA的缺口Q2在60-70万吨,后续预计也维持月度10-20万吨的缺口。以PX-聚酯计算缺口Q2在60万吨左右,Q3以去年需求折算预计PX会维持10万吨左右的累库。Q2检修缺口较明确,且是历年较高水平,这是硬支撑。
2、虽然海外调油需求在逐年弱化,美国季节性的调油需求仍在,还出现分流亚洲PX压力的情况;同时亚洲PXN、PX-MX低价差下,韩国的供应已有下降,今年1-2月PX进口超预期下降,就是美国分流与供应下降导致。二季度在美国成品油旺季、亚洲检修背景下,PX进口弹性低,仍有下降可能。
3、美国加征关税对纺织服装影响巨大,但目前评估年后的弱需求更多是抢出口后平淡期。微观来看可以通过扩大出口其他区域,或者直接出口原料来解决。宏观来看,最上端PX近两年全球无投产,国内外还有产能出清;而终端全球的化纤需求是稳定在5-20%的周期增长状态,PX转紧的核心在此。Q2如果关税不在加码,叠加国内消费刺激,需求仍有弹性。
4、最大外部风险原油虽趋势看弱,但当前地缘风险再次上升,现实的供应弹性仍有限(美国增产难,OPEC考虑减产补偿),消费需求数据仍好于预期,库存低位。因此近强远弱背景下,Q2仍存在反复的可能。以历史统计来看,以目前PX的低估值状态,PXN、PX-Brent回升的概率极大。
因此,原油震荡或反弹,可考虑单边多PX;原油继续下跌,PX仍为化工板块较好多配标的。当然关税的风险也还未解除,同时市场也需要在兑现去库的过程中重拾信心。
一、 PX当前的问题在哪里
1、成本坍塌与迟迟未见的需求
PX从去年底开始有底部迹象,并出现震荡上行走势,但在2月下再次破位下跌,至今再创新低6550元/吨。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其自身的供需还未有实质改善,预期改善是因两年无投产带来供应格局好转,低估值又带来春检加强,而这些到目前还开始兑现,同时这也需要需求水平的维持;但年后随着复工兑现,终端的需求始终不及预期,因此驱动不攻自破,预期还只是停留在预期。
二是成本端原油的大幅下跌,可以看到PX因自身驱动未启动,走势主要跟随原油(从对俄制裁暴涨,到特朗普上任开始压通胀、持续加关税),特别年前后出现 PXN、PX-布伦特先升后降的估值变化,也体现了市场在预期与现实间的转变。
二、检修的故事仍是硬支撑,需求的弹性仍可期
当前PX的检修已经开始,站在当下PX的做多驱动还在么?首先从检修的角度看,PX兑现的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整个亚洲低估值下的高检修,因此不论是进口还是国产都存在高于往期的硬缺口;其次虽然海外调油需求逐年下降,但需求仍有,且低估值下海外芳烃的供需有了新变化,至少Q2 PX进口仍有下降预期。而最大问题的需求端,若美国不再大幅加关税情况下,下游原料出口及终端海外其他区域出口已经足够弥补需求缺口,当前的弱需求更多还是需求前置造成。
1、PX的春检缺口是硬支撑
PX其实单从检修力度来说,今年的计划检修损失量只在中位水平,目前看可能4月集中度稍高。而且不论是从2-3年的检修周期还是国内减油增化的大方向,以及到目前为止亚洲区的歧化利润与汽油裂解利润来看,都比较倾向于做化工而不是调油。因此评估2025年PX的春检力度,预计也不会很超往年。当然因为近两年PX没有新投产,叠加老旧产能剔除,以目前的开工情况来看,也不用担心供应有多大的弹性。【国内的汽油利润已经向下,而国内调油的影响路径,现在主要不是从MX、PX需求端影响,而是利润好的时候炼厂增加负荷,提高整体供应,效益下行的时候下调负荷】
供应缺口的核心是在于PX供应弹性有限情况下,而对应的PTA、聚酯的投产还在放量。虽从产业链角度,PTA的供应弹性充足,近两年只是赚一个较低的加工费,需求的核心还是看聚酯的放量和终端纺织服装的承载性。但阶段性的开工情况对PX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以PTA的检修及投产来测算,目前PTA的计划检修主要集中在3-4月,5月开始重启增多,而新投产方面虹港石化250万吨装置预计5月投产,三房巷320万吨装置预计7月投产(虽大概率置换两套合计240万吨的老产线,但其中一条已处于长期停车状态,净增量实际也在200万吨)。以正常投产计算,4月开始PX的供需缺口在30-40万吨;哪怕PX集中检修季节过后,后续还有新增PTA装置投产,月度的缺口也将维持在10-20万吨。当然二季度之后,核心还是看聚酯需求以及PTA出口情况。
从聚酯的投放情况来看,Q1已按计划投100万吨(未含去年底计入的100万吨聚酯产能),Q2预计270万吨投产,上半年增速4.3%,全年预计增速7%。若参照去年的开工情况,计算PX对聚酯的供需缺口Q2大致60万吨左右缺口。Q3因为是淡季,参照去年低增速的情况叠加进口回升,折算PX需求预计会有小幅的累库。因此今年Q2的缺口是历史高位,这是硬支撑。
2、调油逻辑弱但进口弹性仍有限,Q2预计下降
供应端的弹性,除了国内的检修逻辑,海外调油逻辑才是每年最大的一个变量。其中有两条主线,一是美国调油的季节性,每年上半年旺季会带来辛烷值的缺口,需要从亚洲进行补充。极端情况甚至会引发芳烃跨区价差打开。而随着汽油消费的趋势下降,美国的调油需求也在逐年下降,裂解价差利润也逐年走弱。但需要注意到的新变化是,同汽油裂解相比,美国的歧化、MX-PX短流程等利润更差,因此出现了自身的MX等直接进调油池,调油料自给上升,但PX外采量也上升,这也是中国挤出PX进口量的主要去向。
另一条主线是亚洲自身的利润逻辑,特别因韩国短流程装置较多,老旧装置也较多,对PX-MX利润较敏感,在当前的价差情况下,韩国的供应弹性也很有限,今年1-2月的PX进口下降,就是美国分流与供应下降共同的结果。特别海外亚洲在4-6月也会逐步进入检修季节,因此在上半年美国消费旺季、亚洲检修背景下,进口的弹性不大,特别二季度大概率进口仍将下降。
3、缺口在全球,出口有路径,需求仍可期
从微观的视角,梳理下游及终端,我们发现核心的问题是对终端需求的担忧,特别特朗普加关税预期后对出口的担忧。据海关数据1-2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428.8亿美元,同比下降4.5%,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2%,服装出口下降6.9 %;单月来看2月出口同比下滑27%,环比降56.7%。通过数据我们确实看到,当前纺织订单年后偏差的核心原因。但从数据也能看出,去年10月至1月纺织服装出口的月平均同比增速为9.4%,为2022年海外疫情稳定以来最好,因此短期而言,更倾向于需求前置叠加季节性因素。
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政策,通过直接抑制出口及提高出口成本来影响。而且可以看到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地区,美国占比17%仍巨大,虽然看到一带一路、东盟、RCEP等占比也在持续增加,如果美国市场降幅过大,短期仍然难以弥补美国市场的缺口。截止目前商品出口美国20%关税,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小额包裹免税规则暂时允许,若关税提升至60%,同时小额免税暂停,预计出口美国纺织服装额将下滑50%以上,影响我出口10%以上。但参考2018-2020期间的贸易战加关税影响,2018年9月24开始征10%关税,至2020年结束。其中2019年受贸易战影响最大的年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速由前一年的3.4%降至-1.7%;如果剔除2018年需求前置的影响,当时影响出口增速2-3个百分点。
同时除了扩大对一带一路等区域的出口外,“转口贸易”也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个出路,通过直接出口聚酯原料代替终端纺织服装的出口,从近年的聚酯链出口数据也可以验证。比如越南60%的面料、80%的缝纫机仍需从中国进口,再生产为成衣销往美国,2023年越南对美出口的化纤服装中,中国原料占比高达58%。
目前也能互相验证的是,据海关数据2023、2024年聚酯产品出口累计增速分别为12.9%、15%;2025年1-2月份聚酯出口量在210.8万吨,同比增长30.5万吨,增速16.9%,聚酯出口是填补终端弱势,保持聚酯表需高增速的重要原因(合计出口占比约17%,贡献需求增速3个点左右,直接出口至美国原料占比仅1%左右)。如果后续关税不再对中国或东南亚国家继续加码,当前原料出口及通过其他区域转口已经大致能覆盖终端需求的降速。
而内需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重磅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较利好纺织服装的,一是直接的消费补贴,多地已发放针对纺织服装的消费券,预计两会后也将进一步扩大消费补贴范围,直接拉动内需。二是纺织业的外贸市场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后续可能会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因此叠加季节性的补库,Q2的需求可能没有预期的悲观。
如果从宏观的视角来看,PX作为聚酯链的最上端,海外自2020年至今无投产,国内也经历两年的真空期,全球产能基本进入真空期,而2012-2022美洲主要是美国的PX产能淘汰了了约90万吨的老旧产能;近几年如韩国HCPetrochemical 2#、Lotte Chemicals 1#、印度MRPL以及日本ENEOS两条生产线均已长期停车,涉及年产能230万吨,有效产能其实还在下降。
而据Textile Exchange预测从人均消费量的角度考虑,自2000年开始人均纤维消费量增速呈现一定周期性波动,5年增速维持在5%-20%区间波动,且是一个较刚需的消费需求。因此不考虑中间环节的产能出清或者原料转移等,近两年PX的供应由松转紧也是由此产生。
三、最大外部风险原油趋势看空,但Q2仍有反弹动力
原油中期的核心逻辑一是特朗普上台后对通胀的打压,落到原油就是增供应同时关税政策等又会对需求形成抑制,从供需两端驱动原油下行。二是OPEC+产量的回归,也加重了供需压力。因此长周期角度,原油趋势看空。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一是地缘风险仍在。特朗普和普京同意暂停攻击能源设施,但停火未达成,不排除在沙特见面。中东战事再起,美国攻击胡塞,以色列攻击哈马斯,美国威胁伊朗2个月不达成核协议将面临后果。总结下来就是特朗普推动中东俄乌停火的进程并不那么顺畅,地缘风险有所增加,但美俄谈判仍在进行。
二是美国的现实供需仍远好于预期,衰退交易短期可能略有过头。供应端美国钻井活动仍在低位,且目前仍看不到大幅改善的迹象和条件;需求端美国经济数据恶化的主要是软数据,比如消费信心、出行计划等,现实货运要远好于同期,替补了出行弱化的需求;全球来看,也存在服务业需求下滑而制造业回暖的迹象。
三是全球整体库存仍在低位。因此强现实弱预期下,Q2存在反复的可能。
同时我们类比近五年的PX-Brent可以看出,除了2020年疫情年份,其他年份上半年PX对原油的价差多有明显的走强。而如果继续拆分可以看到当前PXN处于同期历史低位,处于极低估值,基本计入全部悲观预期。
因此Q2在检修缺口明显,进口有超预期收缩,需求仍有弹性的情况下,仍有较大概率能走出独立走势;如果原油短期不在进入趋势下跌,可尝试单边多PX;如果原油再次回归下跌走势,PX仍适合作为能化板块中对冲原油的多配品种。
四、总结
1、PX今年自身的检修损失不算高,核心是供应弹性低,而PTA、聚酯的投产放量仍在继续,计算PX-PTA的缺口Q2在60-70万吨,后续预计也续维持月度10-20万吨的缺口。以PX-聚酯计算缺口Q2在60万吨左右,Q3以去年需求折算预计PX会维持10万吨左右的累库。Q2检修缺口较明确,且是历年较高水平,这是硬支撑。
2、虽然海外调油需求在逐年弱化,美国季节性的调油需求仍在,还出现分流亚洲PX压力的情况;同时亚洲PXN、PX-MX低价差下,韩国的供应已有下降,今年1-2月PX进口超预期下降,就是美国分流与供应下降导致。二季度在美国成品油旺季、亚洲检修背景下,PX进口弹性低,仍有下降可能。
3、美国加征关税对纺织服装影响巨大,但目前评估年后的弱需求更多是抢出口后平淡期。微观来看可以通过扩大出口其他区域,或者直接出口原料来解决。宏观来看,最上端PX近两年全球无投产,国内外还有产能出清;而终端全球的化纤需求是稳定在5-20%的周期增长状态,PX转紧的核心在此。Q2如果关税不在加码,叠加国内消费刺激,需求仍有弹性。
4、最大外部风险原油虽趋势看弱,但当前地缘风险再次上升,现实的供应弹性仍有限(美国增产难,OPEC考虑减产补偿),消费需求数据仍好于预期,库存低位。因此近强远弱背景下,Q2仍存在反复的可能。以历史统计来看,以目前PX的低估值状态,PXN、PX-Brent回升的概率极大。
因此,原油震荡或反弹,可考虑单边多PX;原油继续下跌,PX仍为化工板块较好多配标的。当然关税的风险也还未解除,同时市场也需要在兑现去库的过程中重拾信心。
品种的持续跟踪请加入知识星球。
能化组:
田大伟
Z0019933
18818236206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