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震荡运行,上证指数在3400点展开拉锯战。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投资者策略从单一赛道博弈转向均衡配置。
科技板块处于估值回归与业绩验证期
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主线经历两个月的强势上涨后,3 月进入技术性休整阶段。本轮行情呈现典型的 “估值先行、业绩后验” 特征:增量资金推动下,偏成长、估值偏高但想象空间更大的科技股快速抬升,但融资买入占比回落、两市融资余额保持在高位显示市场进入震荡阶段。值得关注的是,科技赛道的中长期逻辑并未改变:阿里、三大运营商等头部企业资本开支计划落地,算力产业链订单逐步兑现,只是从订单到业绩释放需要传导周期。当前市场调整本质上是对前期过快上涨的估值修正,为后续行情积蓄动能。
恒生科技指数短期调整不改长期价值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最高涨幅达 48%,其回调对 A 股科技板块形成情绪传导。近期,成分股业绩超预期,但股价滞涨,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前期涨幅已充分反映政策利好和盈利改善预期;二是部分企业高位融资行为短期压制市场情绪。从中长期看,港股科技龙头的全球化布局和创新能力仍具稀缺性,回调将带来布局机会。
重点关注三条主线
国内政策落地节奏显著加快,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3 月 1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通过扩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消费服务功能提升类项目、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投资,推动实现投资效益提升与消费扩容升级的良性互动。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投向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民生领域,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该政策通过三大路径激发消费潜力:在收入端实施增收减负政策,在供给端推动高质量产品创新,在环境端优化消费体验。
清明、五一假期临近,居民出行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携程、飞猪等平台数据显示,旅游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 300%,带动餐饮、航空等板块持续走强。叠加 “以旧换新” 补贴、生育激励政策、消费券发放等精准施策,家电家居、体验式消费、服务消费等细分领域迎来基本面回暖,结构性投资机会与价值重估窗口逐步显现。
货币政策层面亦释放积极信号。3 月 25日,央行开展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从本月起将MLF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即美式招标)。这是自2024年7月以来MLF首次净投放,再次展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MLF操作采用多重价位中标,使MLF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更好地反映机构差异化的资金需求,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MLF资金成本将总体下降,有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另外,部分银行核心资本金有望充实,银行股近期连续走强,为大型指数提供支撑。
当前市场正处于 “估值切换+政策发力” 的关键窗口,高位科技股的估值消化与低位消费股的价值重估形成良性互动,政策工具箱的持续发力为市场提供安全边际。预计后市将走出结构性“慢牛”行情,重点关注三条主线:科技板块的业绩兑现窗口期;消费复苏的细分领域龙头;受益流动性宽松的金融地产蓝筹。(作者单位:银河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