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资本和资金的跨境流动,从而影响债券市场。当前,对人民币汇率起作用的外部主要影响因素有二:一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二是美联储的降息节奏。
特朗普放言,在2025年下半年实施高关税政策。我国出口对GDP的贡献近年来一直在20%附近,美国的高关税预期是促使债券收益率下行的重要原因。
预期人民币走弱在外汇市场表现为美元购买力度加大和推迟结汇。这些变化作用在债券市场,主要通过下调存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方式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低成本资金的方式。这在央行行长潘功胜对2025年货币政策的表态中已经得到验证。
在逆周期调节下,央行实施的外币政策工具包括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似乎,这些外币政策工具与以人民币计价为主的债市无关,但央行必然会考虑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汇率变动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在用预期汇率变化研判债市时,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全面分析,领会央行的意图,做出正确的判断。
特朗普推行对中国实行60%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贸易顺差规模可能收缩。应对上,央行可能调降利息,进一步加大信贷和货币投放力度。瑞银预计,中国央行将在2025年降息30到40个基点、2026年进一步降息20到30个基点,并加快落实房地产支持政策。利率调降和人民币投放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部分知名投行持有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5年下降至1.5%甚至1%的观点。
2024年11月27日,特朗普表示,上任第一天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在2月份进一步实施对等关税。市场对此的判断是:2025年债券市场又是一个“牛市”。在我国银行业息差进一步压缩、“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配置债券成为良选,债券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是银行需要考虑的。
我国一系列增量政策正在发力显效,国内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预计2025年一季度宏观数据表现突出,出现新的增长点,比如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等。2024年11月2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称,内外部政策变化是影响我国2025年经济走势的最大变量。从内部看,增量政策实施以及未来加力空间成为经济回升的关键。从外部看,特朗普上台后对华关税政策调整将对国内出口造成影响。预计2025年GDP增长5%左右。
2025年2月14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重申货币政策取向“适度宽松”的同时,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同时,央行对汇率的表述由“强化预期引导,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升级为“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央行对汇率的关注度有所上升,短期内汇率可能掣肘央行进一步宽松的节奏,而央行提及稳定物价,也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基调并不会因为汇率而出现转变。
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出席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沙特联合主办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研讨会并发言称,新兴市场经济体应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提升汇率弹性。此外,随着政策端积极因素的聚集,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综合分析,债市大概率宽幅震荡。(作者单位: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