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油脂板块出现明显分化走势,豆油期货主力合约高位回落,周度跌幅超3%,菜籽油跟随豆油回落,周度跌幅2%,棕榈油相对坚挺,维持高位整理走势。市场人士表示,三大油脂交易逻辑从前期的整体强势联动转向各自的供需差异。
国元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刘金鹭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三大油脂运行逻辑出现分化,豆系成本端整体偏弱,国内基本面边际向紧,菜系供需面变动不大,以跟随豆油运行为主,棕榈油“一枝独秀”,市场扰动项在于印尼B40的推进情况。
“春节后油脂消费边际转弱,供应端预期也在逐步转弱。”中辉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贾晖表示,前期涨势最强的棕榈油,主要是受到2月斋月节前备货需求预期,加上传统供应淡季和印尼计划2025年进一步推行B50生柴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快速上涨。但需要注意的是,3月东南亚棕榈油将逐步进入传统产量恢复阶段,同时,2月底后,斋月备货需求结束,棕榈油消费将环比转淡,在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市场获利回吐压力增强。
事实上,决定棕榈油走势的两大因素仍充满不确定性。国联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姜颖分析称,一是印度在连续的低进口之后能否提升采购量。从印度目前较低的植物油库存来看,存在扩大进口的需求,但未必会提振进口,因为豆棕价格倒挂幅度依然比较大,棕榈油性价比较低。从近几个月印度植物油的进口结构来看,豆油和葵油对棕榈油的替代效应比较明显,印度1月份进口豆油占比44%,棕榈油占比27%,此前以棕榈油为主的结构已经完全转变,斋月备货的增量可能主要体现在豆油和葵油上。二是印尼B40能否如期实施。按照印尼之前的规划,B403月1日即将正式全面实施,但市场众说纷纭,若再次延迟,对市场将是利空。
贾晖提示,印尼B40政策推迟至3月实施等消息,令市场看多情绪降温。考虑2月及3月处于市场逻辑转换阶段,需警惕2月下旬前后棕榈油市场逻辑转换后的调整下跌风险,关注东南亚天气和产量情况,以及印度溶剂萃取商协会(SEA)要求政府对来自尼泊尔和其他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国家的食用油进口进行监管的结果。
豆油方面,随着巴西2月大豆出口预估的环比大幅增加,意味着国内大豆将开始迎来巴西大豆集中供应季,供增需弱的预期下,豆油价格快速回落。
“关税政策的变动是前期豆油价格强势的主要原因,近期随着关税题材交易放缓,豆油交易逻辑重回自身供需。”姜颖表示,阿根廷大豆产区将有所改善,巴西大豆收获提速,带来南美大豆丰产预期的强化。国内近月大豆到港量偏低,但4—5月到港量预期增加,豆油近强远弱格局持续。
刘金鹭表示, USDA报告维持南美新作大豆丰产预期,尽管考虑到拉尼娜因素小幅下修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但巴西大豆的丰产足以弥补其下修部分。近期气象机构预期拉尼娜程度逐步过渡至中性,影响将逐步减小,阿根廷大豆产区降水有所恢复。
“国内来看,受季节性影响,2月以来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偏少加上港口通关政策影响,豆油供应边际向紧,但需求仍维持刚需,日均成交减少,市场备货热情较节后第一周有所下降,库存变动有限,维持相对低位。”刘金鹭认为,整体来看,国内豆油基本面变动相对有限,主要影响因素仍在于美豆成本端。
菜油方面,贾晖认为,由于前期价格上涨较少,以及上周加菜籽强势拉升导致进口成本增加,进口利润倒挂令菜籽端进口冲击减弱,菜籽油期价近日调整幅度相对较小。但是,4月及5月国内将迎来新菜籽上市,届时需警惕菜籽油期价回落风险。
“单边驱动不明显,虽菜籽进口量趋降,但菜油进口较多,菜油延续累库趋势,整体供需格局偏松,短期关注反倾销政策。”姜颖说。
对于后市,刘金鹭认为,三大油脂运行逻辑短期难以发生改变,棕榈油仍维持相对强势,豆油、菜油缺乏利好,以偏弱看待,重点关注豆棕价差机会。
“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应端,国内油脂市场进入交易逻辑切换阶段,追多操作需注意做好仓位及风控管理。”贾晖提示说。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