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标超额完成。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全年以及四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已经积累了较多积极因素,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2023年国内生产总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完成年初5%左右目标,与前三季度及四季度当季增速持平。
12月工业增速斜率放缓。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环比上涨0.52%。两年同比增速回落至4%,整体上升斜率受季节性影响以及外需拖累有所边际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75.9%,创下三年以来新高。
汽车拖累社零销售。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0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8131亿元,增长7.9%。从当月数据来看,汽车零售同比回落至4%,较11月的14.7%收缩明显。12月除汽车外零售销售同比为7.9%,保持近年来同期高位。
制造业投资依旧引领。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8.2%,远超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此前央行披露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16亿元,同比缩量3721亿元,环比增加695亿元。
人口问题依旧严峻。就业方面,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另外为了统计的精准性,自12月起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12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证监会九大部门负责人出席。中国证监会19日举行今年第二场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罕见分为“上下半场”,历时近2个小时,证监会共9位部门负责人出席,围绕“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两大主题介绍情况,并回应了诸多市场热点问题。
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三次会议。2024年1月18—19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北京举行第三次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致辞。
风险提示:欧元区衰退超预期;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地方专项债不及预期;中美关系缓和不及预期;中东地区冲突持续升级。
表1 国内宏观环境概览
资料来源:申万期货研究所
国内热点数据及事件:
全年目标超额完成。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全年以及四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已经积累了较多积极因素,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2023年国内生产总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完成年初5%左右目标,与前三季度及四季度当季增速持平。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为4.1%,全年名义GDP增速回落至4.16%。分季度来看,基数效应下二季度增速达到全年顶点,三季度有所回落但年底宏观政策积累效应产生增速翘尾效应。第三产业恢复明显。分产业来看,2023年全年第三产业增速最快,达到5.2%与全体产业增速持平,其次为第二产业的4.6%,第一产业增速仅为4%。从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对GDP贡献达到59%,创下疫情以来新高。第二产业贡献率自2022年的34.9%上涨0.4个百分点至35.3%,第一产业贡献率也恢复至疫情前期平均水平。整体产业格局分布体现出我国基本已经走出疫情冲击,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贡献率上涨预示消费在国民经济比重有所上升,结构转型初步成功并延续。
12月工业增速斜率放缓。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环比上涨0.52%。两年同比增速回落至4%,整体上升斜率受季节性影响以及外需拖累有所边际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75.9%,创下三年以来新高。开年以来,各地企业冲刺首季“开门红”,工业生产回暖。1月上半月大多数开工率指标较12月下半月有所上涨,其中炼油厂开工率、纯碱开工率分别环比增长8.0%、6.3%,高炉开工率、甲醇开工率、PTA开工率也实现小幅正增长,分别环比增长1.2%、1.8%和1.1%。
汽车拖累社零销售。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0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8131亿元,增长7.9%。从当月数据来看,汽车零售同比回落至4%,较11月的14.7%收缩明显。12月除汽车外零售销售同比为7.9%,保持近年来同期高位。汽车回落主要受高基数拖累,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车市零售环比大幅走强,车企年末冲刺和地方促消费共同推动市场火爆,12月促销在力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增强,几乎波及所有厂商、所有车型。另外出口增速超预期回升也分流了部分内地汽车销售。餐饮收入在12月得到明显提振至30%,除了受前年同期疫情放开后多地病例激增影响外也体现出居民消费能力边际回升。
制造业投资依旧引领。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8.2%,远超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此前央行披露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16亿元,同比缩量3721亿元,环比增加69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612亿元,同比减少3498亿元。央行邹澜表示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随着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发达国家也即将进入新一轮补库周期,制造业投资支撑依旧较强。
图1:全年增速目标完成(%)
资料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地产依旧在筑底区间。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继续刷新年内低点。主要指标中,竣工面积同比为正值外,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在11月短暂修复后再度回落至负值,国房景气指数也回落至93.36的年内最低点。虽然8月以来包括一线城市集中出台了认房不用认贷、降低首套房首付比和利率下限等需求端刺激政策,但就效果而言并不显著,短期内市场仍然面临着“价格跌—销售弱—回款难—拿地下降—投资下滑”的负反馈压力。展望2024年,房企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当期拿地和新开工同样难以大幅反弹,预计年度开发投资增速短期转正可能性不大。
人口问题依旧严峻。就业方面,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另外为了统计的精准性,自12月起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12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2023年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出生人口仅为90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1.48‰。鉴于人口为房地产长期领先指标,需要在鼓励生育方面出台更多刺激政策。
2024年宽信用与强监管并行。财政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前期新增万亿国债预计1月全部到位,同时今年赤字率有望上调至3.5%左右。货币方面,1月MLF降息利空,说明银行净息差目前依旧较低,同时DR007维持低位,央行仍需防资金空转。但预计在欧美开启降息周期导致汇率约束消散后再度降准降息,同时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另外由于货币增速中新增价格锚定目标,预计物价水平将温和上涨。
图2: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
资料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证监会九大部门负责人出席。中国证监会19日举行今年第二场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罕见分为“上下半场”,历时近2个小时,证监会共9位部门负责人出席,围绕“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两大主题介绍情况,并回应了诸多市场热点问题,涉及融资融券、恶意做空、退市率、加强IPO监管、投融资平衡等,信息量巨大。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可以说,发行监管更加严格,对IPO企业的质量要求更高。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出发,持续向市场传导从严监管理念,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切身感受到责任和压力。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带病闯关”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则表示,证监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融资端与投资端动态平衡,2019年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后,证监会在保持IPO常态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积极培育主动稳定的长期投资力量。证监会期货司司长李至斌表示,证监会已关注到,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排查。当前,股指期货的整体持仓较为分散,暂未发现客户集中大量加空仓的现象,也暂未发现关联账户联合做空的行为。由于期货公司没有自营业务,期货交易所披露的期货公司持仓均为经纪业务客户的持仓。经排查,目前股指期货的空头持仓很大一部分是客户的套期保值仓位。客户进行套期保值,有利于其稳定股票市场持仓。
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三次会议。2024年1月18—19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北京举行第三次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致辞。此次中美金融工作组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和美国财政部助理财长奈曼共同主持。中国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参会。双方就两国货币和金融稳定、金融监管、金融市场、跨境支付和数据、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全球金融治理等议题以及其他双方重点关切的问题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会议还听取了技术专家组关于银行业气候压力测试和各自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处置机制的汇报。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伊朗参与导致中东冲突外溢。也门胡塞武装报复美英空袭之际,伊朗直接下场,先后对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基斯坦的目标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1月16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的“以色列间谍”目标发射11枚导弹,还向叙利亚伊德利卜的恐怖组织据点发射13枚导弹。同一天,伊朗对邻国巴基斯坦的逊尼派反伊朗武装发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本轮巴以冲突以来,亲伊朗的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拉克什叶派武装行动不断,但伊朗并未直接出手。周二的袭击是伊朗首次直接“亮肌肉”,引发了对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的担忧。
生产方面,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2022年的3.6%。具体到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较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如果折算成两年平均增速,则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由4.4%回落至4.0%,其中电气水由4.0%回升至7.1%,应主要受12月寒潮影响,采矿业由4.9%回落至4.8%,应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关。汽车销售方面,乘联会今天发布了新一期乘用车零售量预测报告,其中提到 2024 年 1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为 220 万辆,新能源预计为 80 万辆,渗透率约 36.4%。截至 2024 年1 月中旬,多数企业官方仍延续去年年底促销政策,市场维持高优惠力度,继续带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利于购车需求在春节前提前释放。
物价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 (CPI)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全年CPI上涨0.2%。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大宗商品方面,本周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周环比上涨1.45%,铁矿石价格周环比下降4.19%,阴极铜价格周环比下降0.39%;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下降0.54%,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降0.99%,秦皇岛港动力煤平仓价周环比下降0.74%;商品房成交面积周环比下降7.26%。
流动性方面,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投放15560亿元,但央行降息下DR007恢复至1.8%以内,货币政策在“精准有效、提质增效”的方向下,2024年信用结构将进一步加快调整优化,并着力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15日MLF超量平价续作,降息预期落空,体现净息差目前依旧是货币政策考量。汇率方面,受中美高利差有所收窄、国内经济基本面支撑等多种因素影响,进入到2024年,人民币汇率再次出现小幅贬值,最低贬值至7.23,主要受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落空导致美元指数反弹影响。2023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是3238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103亿美元,2022年是减少了1225亿美元,因此,2023年外汇储备止跌反弹,跨境资本流动抵御能力增强。
货币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灵活适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灵活适度”在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出现,如2020年“更加灵活适度”,2022年“灵活适度”。1月15日央行选择加量续作MLF,但并未调降政策利率。其原因,一是近期经济形势边际企稳,宽松政策紧迫性不强,二是年初贷款重定价之后,银行净息差继续面临收窄压力。市场普遍预计宽松的时间窗口会落在3-4月。此外,央行去年末重启了PSL,12月净新增3500亿元的规模为有史以来第三高,这将对“三大工程”建设产生直接推动。
财政端:1月4日财政部长蓝佛安表示,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近期《人民日报》刊发关于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的问答,强调的还是“适度”、“保必须和重点”、“过紧日子”、“可持续”。从这些表态来看,不宜对2024年的赤字率估计过高。由于去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中的5000亿将放在2024年使用,意味着2024年赤字率已经额外增加0.4个百分点左右,预计赤字率目标可能在3.0-3.5%之间,专项债规模可能由3.8万亿元小幅增加至4.0万亿元左右。
内需端: 从全年来看,2023年CPI上涨0.2%,并未出现年初预期的疫情放开后的通胀回升现象。12月PPI同比跌幅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扩大趋势,主要依靠上年基数回落影响,但环比依旧下降。从原因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上半月持续回落,尽管临近年末受红海—苏伊士运河局势影响有所反弹,但传导至国内存在时滞。从近期情况看,不论是企业还是居民的预期信心都有边际恢复,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5.9%,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的指数达到60.3%,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景气区间。四季度,规模以上企业景气指数是109点,比上个季度提高0.4个点。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0.6个点。以及已发行的政府债尽快投入使用,经济修复的力度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外需端:中国2023年12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2.3%,前值增0.5%;进口增0.2%,前值降0.6%;贸易顺差753.4亿美元,前值修正为684亿美元。全球贸易领先指标韩国“金丝雀”出口增速12月已经回升至13%,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依旧维持44.2的低位。WTO预计2024年增长3.3%,但由于近日朝韩互相放炮,朝鲜也开始水下核武器系统实验,中东风险蔓延趋势明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2023年3季度全球出口总额5.34万亿美元,同比增速为-6.5%,较上季度继续下降0.3个百分点。过去五年CEEM中国外部需求指数(简称CEEM-PMI)与3个月移动平均的全球出口增速走势高度一致。预估2024年全球贸易增速将在低基数作用下有所好转。
表3 下周重要事件及数据
资料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1.欧元区衰退超预期;
2.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
3.专项债提前批下达不及预期;
4.中美关系缓和不及预期;
5.中东地区冲突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