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2023年下半年国债期货投资策略展望-宽信用预期下,国债收益率面临上行

2023-07-19 18:23:38
申银万国期货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

  • 主要驱动因素:海外经济情况,美联储操作,消费复苏力度,房地产市场,央行货币政策,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市场风险偏好,人民币汇率走势,资金面变化。

  • 主要影响因素:

    1、全球经济放缓,出口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房地产市场仍未企稳,投资继续回落。随着降息靴子落地利好兑现后,宽货币政策利好暂告一段落。近期,国常会、发改委等陆续部署出台相关稳经济措施,提升市场信心,市场重心转向期待进一步的宽信用政策出台。

    2、下半年美联储仍有1-2次加息落地,中美利差维持倒挂,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在维护币值稳定的要求下,央行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掣肘。

    3、2.6%处于历史低位,突破需要资金面和经济面的配合。预计在宽信用预期下,三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可能回到2.7%-2.8%。

正文

一、国债期货市场行情回顾

1、2002年至今,债券市场共经历了6轮牛熊,基本3年一个周期。

2、收益率高点不断走低,最高到过5.5%,最新一次的高点2020的3.3%。

3、低点变化不大,除了2002年初和2020年短暂跌破过2.6%外,基本维持在2.6%的上方。

4、本轮债市行情始于2022年11月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回升至2.9%,但3月份以来回落至2.6%的区间下沿,接近2022年8月份的低点。

自2013年上市以来,国债期货成交、持仓量基本是逐年增加,尤其是刚上市时的2013-2017年,以及2020-2023年,今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量达到16.91万手,持仓量达到36.29万手,持续创出历史新高,市场容量不断增加。日均成交持仓比为0.5倍,与成熟国家相当。

国债期货也是我国机构参与度最高的期货品种,2022年,机构投资者成交量、持仓量占比上升至75.47%、91.39%。证券、基金公司等机构是国债期货市场参与的主力;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商业银行、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有序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展望下半年,国债期货价格波动将加大,机构套保需求增加,加上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等债券主要持有者逐步入市,市场活跃度将继续提升。

二、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经济现状

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最主要的表现在于目前经济增长尚未回到正常区间,还未达到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区间。

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36亿元,同比增长9.3%,比1-4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但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比较低的原因。实际不及市场预期,跟2021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至3.75%,连续4个月回落。其中,汽车零售额在年初出现显著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但仍处于负值,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滞后于聚集型接触型流动型消费。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比1-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投资降幅继续扩大,同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跌入负值区间,拖累投资增速,投资恢复程度滞后于消费。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与1-4月份持平。但总体上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加力。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

5月份,CPI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从环比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国内石油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降幅有所扩大,国内外需求依然偏弱。

2、货币政策

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市场对出台政策预期增强。

近期央行行长在讲话中重提逆周期调节,此前《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述是“搞好跨周期调节”,央行行长调研中的表态“加强逆周期调节”措辞上有所增强,市场对下调政策利率有所预期。

6月13日以来,央行陆续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工具中标利率10bp,按照“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6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LPR如期下调10bp,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市场信心,为经济增长营造有利条件。

2022年4月份起,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2022年9月份时,主要银行根据市场变化下调了存款利率。

4月份以来,多家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5月中旬以来国有大行为对公存款利率下调。6月8日,多家国有大行将正式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以上是银行对2022年8月份LPR利率下调的反应。

按照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随着企业贷款利率持续回落,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和《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本次政策利率下调或引发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

3、房地产

房贷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2022年初以来,央行及各地放松限购,大幅降低贷款利率,当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跌至4.14%,本次LPR下调10bp后,将接近4%,利率下行幅度超过160bp,处于有数据以来的历史低位。

历史上,房贷利率的回落会带动商品销售面积和房地产投资的回升。一般房贷利率回落的当季或者次季,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即会见底,同时带动房地产投资在未来的3-4个季度内容企稳回升。

但本轮商品房销售到今年年初才有所企稳,滞后时间超过四个季度,且也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的原因。而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在年初收窄后,4月份开始继续扩大。仅靠降低利率已经无法解决实际融资问题,需要提升居民购房信心。

二手住宅价格价格环比转跌。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4%,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6%、0.8%、0.2%和0.1%;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分别转为下降0.3%和0.2%。

从居民住房贷款余额上看,2022年3月份升至38.8万亿后,近1年基本保持不变,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降至0值附近。而从05年至今的数据看,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从未降至10%下方。由于历史存量房贷利率较高,市场理财收益率回落和新发房贷利率较低等原因,今年以来,部分时间出现居民提前还贷额超过贷款额,居民信贷出现减少。5月末,社融存量增速回落0.5%至9.5%,宽信用阶段性受阻。

近3年,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增加20.9%至281.8%,其中政府部门增加10.9%至51.5%,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4.9%至167%,居民部门增加5.3%至63.3%。

从全球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率处于全球中游水平,一般经济越发达的经济体,居民部门杠杆率也越高。2021年-2022年2年,居民部门杠杆率甚至出现了下降,此前只有在2004、2008和2012年才短暂出现过类似显现,主要是因为地产信用风险和收入预期回落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有所回升。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5年GDP总量相比2020年需翻番。2020-2035年年均GDP增速需在4.72%,即在2035年之前需要保持4.5%-5%的较高经济增速。要实现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居民进一步加杠杆仍有必要,官方也多次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近期市场上对房地产市场看法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充分情况,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处于近几年低位,市场信心尚未恢复。当前居民部门杠杆率仍有提升空间,随着一二线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出台,居民信心恢复,预计房地产市场价格和销售将逐步改善,后续有望继续回暖,关注一二线城市政策变化和回升情况。

4、政府部门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和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中国政府部门最新杠杆率为77.7%和51.5%,近三年,杠杆率分别增加16.9%和11.8%,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数据比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略高。

政府部门杠杆率偏低,中央政府有一定的加杠杆空间。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低于发达经济体均值的108.7%,也低于美国和欧元区的111.9%和92%,略高于新兴市场的65.9%,考虑到我国稳定的经济政治环境,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总体上政府部门杠杆率偏低,政府部门的杠杆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部分地方政府也面临一定的债务问题,中央政府或将成为政府部门加杠杆的主力。

今年政府债券发行继续保持前置。1-5月份,政府债券新增2.84万亿元,同比少增1900亿元。预计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将继续发力,同时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融资也将逐步恢复,带动债券融资处于高位。

市场传闻发行特别国债,但是落地概率较低。可能推出相应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或者启动PSL等工具的概率更大。

债券投资撬动作用比较明显,继续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5、消费:高储蓄下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态势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其中餐饮收入增长35.1%。随着消费场景拓展,居民外出购物增加,市场销售继续扩大,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

国务院对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如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购置税减免政策),持续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1-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294万辆,同比增长45.1%、46.8%;

近几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回升至十年来的高点。随着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相关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态势。

6、海外

美国经济呈现较强韧性。结构上看制造业呈现共振性的萎缩,但服务业持续在2023年呈现持续性的扩张, 服务业表现好于制造业,2023年后持续扩张。

就业市场需求旺盛,新增非农就业始终维持20万人以上水平,失业率小幅抬升至3.7%,但仍然为历史低位。

数据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受迫于全球通胀的提升,去年开始在美联储的带领下全球进入同步加息周期。

随着通胀逐步受控,美国加息周期步入尾声,但6月暂停加息后未来仍然可能有1-2次加息。欧洲方面通胀呈表现更大压力,使得欧央行表现的更加鹰派,6月加息50bp,7月或继续加息。

美债收益处于相对高位,中美利差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开始倒挂,一定程度上限制利率下行空间。

数据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7、总结

国常会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会议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从目前数据来看,5月份外贸增速回落,工业、投资增速均不及预期,且环比转为负增长,消费显著回升,但与市场预期仍有一定差距,整体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外部需求回落也值得关注。目前政策方面,央行已经下调政策利率10bp,随着宽货币政策落地,市场逐步由转向宽信用政策预期。

展望后市,在低基数影响下,全年完成5%的经济增速目标压力不大。但经济持续恢复需要关注以下情况:一是关键的变量还是在房地产市场,关注进一步落地的相关政策及高频数据情况,居民信贷的回升情况;二是海外环境的变化;三是消费恢复的情况;四是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

三、国债期货价格走势展望

1、2020年和2022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底主要是短端资金宽松,本次短端资金利率较高,更多需要经济下行带动。

2、维持宽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市场资金面维持宽松,5月份以来,DR007和SHIBOR:1周利率均值降至在1.8%的低位,低于同期逆回购利率20bp。本次逆回购利率下调自后, DR007和SHIBOR:1周在跨季回升至2%上方,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在1.8%附近。

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宏观利率水平。预计货币政策总量上将保持稳定,但是在经济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的背景下,会加大结构性政策的支持力度,稳定信贷总量增长,资金面将保持宽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近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主要受外部经济韧性仍强,美元指数走强和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人民银行、外汇局表示将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

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尽管二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但仍将保持相对高位,本次利率下调后,央行短期再次降息降准的迫切性并不高,在维护币值稳定的要求下,央行货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掣肘。

3、债券供需

近1年,各类资产表现都比较一般,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负,房价指数同比处于低位,大宗商品中除了避险资产贵金属表现较好外,其他也收益为负。

作为避险资产的债券,在各类资产表现中较为突出,年度和季度收益率仅次于贵金属,月度收益率仅次于商品指数,整体上,市场缺乏持续增长的风险资产,面临资产荒,加上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面宽松,债券资产成为银行理财、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增配的优选资产,使得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不断压缩,带动债收益率下行至历史相对低位。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数量为29只,违约金额为221亿元,首次违约企业主要是荣盛、金科和世贸3家房地产企业。违约情况好于去年同期,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资金面宽松,信用利差显著收窄,其中AAA公司债信用利差较去年底收窄19bp, AA公司债信用利差收窄51bp。

信用债投资建议以短久期,精选个券,可以适当下沉信用资质,重点卡防经营恶化,负债率高、融资受限、交叉违约和低评级债券。

4、债券观点:宽信用预期下,国债收益率面临上行

利空因素:1、降息靴子落地后,宽货币政策利好暂告一段落;2、2.6%处于历史低位,突破需要资金面和经济面的配合。3、相关稳经济措施陆续部署出台,市场重心转向期待进一步的宽信用政策出台;4、下半年美联储仍有1-2次加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在维护币值稳定的要求下,央行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掣肘。

利多因素:1、全球经济放缓,出口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2、房地产市场仍未企稳,投资继续回落。3、央行降息降准均还有空间。4、股市和房市表现未转好之前,市场依然面临资产荒。

二季度以来,受数据不及预期和存款利率下调等事件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6%的低位。不过随着降息靴子落地利好兑现后,宽货币政策利好暂告一段落。近期,国常会、发改委等陆续部署出台相关稳经济措施,提升市场信心,市场重心转向期待进一步的宽信用政策出台。下半年美联储仍有1-2次加息落地,中美利差维持倒挂,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在维护币值稳定的要求下,央行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掣肘。预计在宽信用预期下,三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可能回到2.7%-2.8%。

四、国债期货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1、国债期货上市以来的交易策略机会情况

国债期货自2013年9月份上市以来,经历了2轮牛熊周期,各类策略都有一定的表现。5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之后尤其是1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的那段时间里,正向期现套利机会非常明显,部分头部券商获利丰厚。今年以来30年国债期货上市初期也出现了一定的期现套利机会。

2016年年底和2020年的大跌中,套期保值功能凸显,部分基金公司有效规避净值大幅回撤。

2017年下半年时,5年期和10年期利率倒挂,跨品种套利机会明显,此外还有跨期等套利机会。

2、国债期货策略

(1)方向性交易

30-200倍杠杆,高杠杆;多空操作,提供现券市场缺乏的卖空机制;平常日期的微小波动,宏观大势下的趋势。

适合投资者:证券、专户、私募、期货CTA、高净值客户

(2)套期保值

国债期货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用来降低风险,具有集中撮合竞价,交易透明度高,信用风险低、杠杆交易、双向交易和T+0交易等众多特点,能便于机构等快速有效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套期保值成本。

买入套期保值:持有现券或承销、做市对冲风险:当预期利率上升,通过卖出国债期货获得盈利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构建久期中性债券组合:银行理财和资管产品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背景下,通过债券现货和期货组合设计收益相对稳定的资管产品。控制借款成本:需要在将来借入款项的投资者用来防范利率的上升。

卖出套期保值:锁定未来买入债券的成本:投资预期将来买入债券,预期利率下行,则可以先在国债期货市场买入期货,锁定未来买入现券的成本。

案例:假设某机构持有7.2亿元的30年期债券,想稳定获取票息收益,但担心利率上行风险,故通过刚上市的30年期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约需总金额的5%左右保证金,对冲后的基金净值走势如下,基本维持在1附近(按净值计算,不考虑利息),投资者可以获取稳定的利息收益,如果投资者适当放杠杆,票息收益会更高。

数据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3)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是指投资者利用不同资产之间的价差,同时买入定价偏低资产,卖出定价偏高资产,待价差回归合理后进行平仓了结,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的交易行为。

1)期现套利

国债期货期现套利交易活跃,提升了国债期货价格发现效率,使国债期货与现货走势高度一致,为国债期货避险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扎实基础。

正向套利与反向套利。如隐含回购利率较高,正向套利(卖出期货)空间较大;如果隐含回购利率较低甚至为负,反向套利(买入期货)空间较大。在两种场景下,现货的成交量、期货市场持仓量同步增加

目前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以正向套利为主。从实践中看,由于我国的债券借贷机制还在完善之中,做空现券的便利程度有待提高,反向套利执行难度较高,期现套利策略主要是正向套利。具体表现为,较高的隐含回购利率会提升现券活跃度和期货持仓量。适合持有现券的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参与。

2)跨期套利

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国债期货的交割月份一般是 3、6、9、12 四个季月。跨期套利就是利用远期与近期的价差变化在期货市场上同时买、卖两个不同月份的同一品种期货合约,利用价差的扩大和缩小来赚取利润。在跨期套利中,客户一般不用关注单一月份期货合约的涨跌,而只需关注合约之间价差的变动。

在实际操作中受到次季和远季合约的流动性影响,但随着国债期货流动性的提高,未来投资机会加大。

移仓期间存在一定的跨期套利机会。进入交割月后,滚动交割阶段空头可以主动提出交割申报,由交易所寻找相匹配的多头完成交割。一旦进入了交割月,多头可能面临随时“被交割”的情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临近交割月时,理论上主力期货合约的多头总是倾向于平仓或者移仓,跨期价差有缩小的趋势。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空近月合约,多远月合约的跨期套利操作,但是要防范流动性风险。

3)跨品种套利

跨品种套利主要是指在相关品种间建立相反部位,当两者的差价收缩或扩大至一定程度时,平仓了结的交易方式。

目前国债期货最为普遍的跨品种套利交易是在2、5、10年期的国债期货间的套利。随着30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将新增超长期国债期货与各品种间的跨品种套利交易等,进一步丰富国债期货跨品种投资策略。

(4)资产配置

从10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指数与中债10年期国债指数(以2015年3月20日为基点)的对比来看,总体上的趋势保持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9871,一定程度上10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指数可以很好的替代中债10年期国债指数。

考虑到持有10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指数相关的期货合约保证金占比仅2%-3%,投资者可以将其余超过95%的资金购买其他流动性好的固定收益标的,如继续配置中债10年期国债指数产品,进而进一步提升指数的回报率。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99期货。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99期货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