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结合国债发行安排及4月金融数据,市场对货币政策发力节奏、资产配置的预期有所调整。
整体而言,本次报告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更加积极。《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而本次报告的表述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保持一致,“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同时,对外部环境的表述为“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区别于2023年第四季度的“不确定性上升”。
其二,强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一方面,本次报告在货币政策趋势章节并未直接提及“运用好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而是强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另一方面,新增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之一的直接提法,提出“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同时强调“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4月,CPI同、环比均回升,略超预期,亦强于季节性。当月,食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虽然下跌,但跌幅收窄;受小长假期间出行增多影响,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均由降转涨;家电、汽车价格持续走低,说明消费复苏呈现结构分化的特征。笔者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的基调,并且更加注重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此外,本次报告增加了汇率篇幅,且重提“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释放稳汇率政策信号。
其三,着重论述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次报告将“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更一步细化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强调“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要求“避免资金沉淀空转”,提出“防范高息揽储行为”。4月,新增社融出现负值,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居民新增贷款同比多减,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减,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同比少增,除了季节性及基数作用外,更多是叫停“手工补息”等“防空转”导向下,信贷“挤水分”的结果。本次报告在专栏中着重论述了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核心观点仍然是“信贷增速的下滑,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并强调“当贷款投放超过实体经济真实有效的融资需求时,不仅会使得低效企业长期占用信贷资源、难以出清,也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将低成本贷款用于购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造成企业资金空转的问题”。从中可见,在资金空转新形势(在金融机构与大企业间空转)下,央行不会因为信贷读数上的波动而搞“大水漫灌”。
其四,重点回应长期国债收益率问题,体现政策一致性。报告在利率改革段落强调“发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同时删除“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或表明MLF作为中期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在下降。另外,报告再次通过专栏回应如何看待长期国债收益率。报告明确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并提示“防范投资行为过于短期化可能带来的损失”。该专栏与此前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一致。
5月13日,财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期限为20年、30年、50年,分别将于5月24日、5月17日、6月14日首发。地方债发行提速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方案公布,利率债供给压力从潜在风险变为现实,关键变量为央行对流动性呵护的力度。
整体来看,货币政策稳健取向未出现变化,但全年政策空间收窄,货币政策单独、前瞻发力的必要性下降。地方债、特别国债预计在二、三季度加速发行,二季度进行年内第二次降准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国债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继续单边下行的驱动不足,后续预计震荡运行。操作上,建议对前期国债期货持仓逢高止盈,并由中长线做多转为短线波段交易。(作者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编号Z0016329)
来源:期货日报网